助學生心理更建康 國教院「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」揭牌

國家教育研究院設立「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」,於114年3月27日舉行揭牌儀式和座談會。(圖由國教院提供)

〔記者林曉雲/台北報導〕為因應數位時代學習環境變遷,以及學生心理健康的挑戰,教育部於今(114)年頒佈「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」,國家教育研究院設立「社會情緒學習研究室」,負責研發與推動的工作,今(27)日舉行揭牌儀式和座談會。

國教院院長林從一表示,社會情緒學習的理念與方法,是在支持孩子培養自我理解、自我管理、人際互動以及決策的能力,是全人教育不可或缺的一環,政策推動與研究室成立,也讓台灣朝向健康台灣的目標持續前進,透過研究室持續推動教師增能課程、研發教學指引、發展評估工具、實施追蹤調查,深化本土化教學資源等。

監委范巽綠致詞時則表示,這是教育部在「健康台灣」政策下的重要舉措,更是提升學生心理健康、社會情意素養及教育品質的關鍵之一。

國教院副院長顏慶祥主持「社會情緒學習中長程計畫規劃理念與實踐展望座談會」,邀請多位專家進行深度對談,包括教育部學特司長吳林輝、國教院課程及教學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林哲立、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情緒教育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陳學志、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正向發展與社會情緒學習中心主任林偉文、以及台灣芯福里情緒教育推廣協會創會理事長楊俐容。

專家們指出,社會情緒學習的方法,可提供教師彈性運用,不會增加教師的負擔,同時呼籲,在推動上應從學校文化氛圍的轉化開始,促進學校校長與教師的理解認同,並提供各項支持與專業增能;應連結各系統間的資源並進行協作,例如家庭教育、社區教育、非營利組織等;應透過證據導向的方法,分析實施的成果並持續調整與改進。